《帝国春秋》这个名字定得实在是费解。春秋多事之秋也,不知道是不是用了这层意思来定位德国。不过如此优秀的一个民族,居然一直到了俾斯麦才完成了统一(而且还永远放走了奥地利),也真令人扼腕叹息。不止这样,欧洲人甚至都预期到它的统一会带来严重威胁,而终为事实所证明。德国,当之无愧“帝国”的称号了(所以一下子猜出同学签名所指)。



  一直没有很好地来理解希特勒所宣扬的“德意志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直到近来,发现他们有那么多哲学家,有那么多音乐家,加上二战前世界一流的大学……有任何一条,都是很了不起的了,而他们居然有这么多条。看来还是德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民族的心理。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哲学这门艰深晦涩又不屑的换饭吃的学问(希腊泰勒斯的橄榄油坊毕竟是个特例),他们就那样形成了代代发展的脉络。如果说当代中国人有些急功近利而坐不下来研究哲学的话,难道中华民族从来都很急功近利?从来也没有像德意志民族那样认真思考自身,思考这个世界。当然不是说中国哲学毫无建树,只是觉得风格迥异,可能会导致发展和萎缩的不同趋势。(附一句无用的话:今天发现,叶秀山老师说海德格尔的welt一词,只有用中文的“世界”来翻译才能更精当地表达他的原意)



 又得知,“欧洲的民族,是‘哲学’的民族”,原来如此。



  李斯特的那句“德国只有先在经济上统一了,才能继而在政治上统一”,大约也是适用于我们的民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