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中读《黄金是怎样炼成的》,居然没有微醺,还把这本书同时推荐给朋友了。要知道乔慧存这样的人,于我迥异。因为意外地发现我和徐小平的共同点不仅仅在于籍贯,比如追求灵动,比如人文方面的兴趣。顺便发现,我和被推荐的那位朋友倒似乎共同点多些,而别人则和乔慧存更相象。关于往日“乞巧”之愿,或许通过阅读徐小平可以稍微有些答案。

稍做了下笔记:

生命中心论而非学历中心论;成功中心论而非留学中心论。不走人生的绝路,这是徐的提炼。我现在终于知道茫茫然之中究竟为什么会有所保留地努力了。

见贤思齐。徐讶异于乔的见贤思齐,乔的回答是因为有做大事的志向。而我呢?从小就受了这样的熏陶,却不是为了做大事。要是徐问我,恐怕连答案都没有的。

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话。小时候的《小马过河》已经很浅显地揭示了这个道理。问题在于主心骨在否?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知识配以商业意识就是成功。“商”是从03年以后才在我这里获得了正常地位的,这在我是近几年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

坚持。不得不承认我极其缺乏这个,再次提醒一下。

拖沓。“我们家乡有一句话:‘从小一看,到老一半’。”这句话如何到了我这里反过来呢?小时候的我和乔一样,先完成任务再玩。长大了的我却和徐一样,拖到最后一刻才肯完成任务。这样的变化何时开始的?怎么会发生这类反面的变化的呢?

21天习惯。很多成功者倍儿欣赏这个。看来我该尝试一下。

待续……(16日继续:)

真正的人脉关系。我虽然一直欣赏这个,但是从来也没像一个管理者那样去积累。并不是说只有管理者需要积累,而是,人生的一切都需要去管理,这个也一样。这应该是入此门以来获得的一样东西。

价值和物资的交换,是第三产业(特别是咨询业)的意义所在。徐的这句话,恍惚间似乎06夏的那段工作中意识过。我是说,听到是一回事,意识到又是一回事。

(乔的思维:)双赢,换位,替别人考虑。尽管这是我这几年来所学到的最重要的认知之一,但是前段时间曾经对此略有质疑,现在再次回归了——哈,也不知道算“螺旋式上升”否。

生而知之为天才,学而知之为人才,学而不知为蠢材。姑且不去批判这段老话了(有段时间,似乎很痴迷于这一类批判),当下的我似乎很危险地站在蠢材之列,值得警示一下自己!

Steven Covey的《成功者的七个习惯》。徐三番五次提到,上次同学的读书报告也有它。我虽然有些个不屑这类快餐式书,不过还是应该翻翻吧。比如捡来的那本卡耐基全书,不是对我挺有影响么?

管理自己的时间,只做最重要、必须亲自干的事情。这是流流多年来的教导了,之所以今天还必须重提,有个原因是今天似乎很有找不着北的茫然。

连lover(所爱的人)都没有的人,是真正失败的人。这一句不加注解。

(如果不努力)即使开始赏识你,最终也会对你失望。这难道是我的07总结?

拉帮结派,我(乔)哪派都不是,自己一派,但是和哪派的关系都还可以。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的我故意反潮流的那些——这在我今天的朋友看来可能特别不可思议,说它幼稚、逆反……什么都行,然而那确实是我的一个时代。

负面的现实当正面的动力,从正面的现实得到负面的警示。徐对乔精神的一个提炼。值得我咀嚼而行。

关于面试:

面试并不难,你需要知道这个面试你的人需要怎样实质性的内容。

在和人交流的时候,必须要说出那个真实而具体的东西,具体的就是独特的。

此中关于面试的内容不少,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来看,不但当时,就是今天,仍然应该加强这种修炼。技术性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学它呢?

极度的工作狂是过劳死,中度的工作狂是打离婚,轻度的工作狂是忘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这一句是想告诉一些朋友,还都不是工作狂,连轻度的都不是。

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并超越自己,那是最大的悲哀。

诚信!两点认识,一是自己比较明显的可取之处,二是其他方面的亟需学习。无论多重要,总归不能单独存活吧?

不断提升自己。无论到什么时候,这都是最重要的一条。幸运的是,我从小就得到了这一条的教诲。

这样一本书,本来不需要先看一段,隔几天再看一段这样的读法,然而这次确实这样读了。可见读书的同时而自我解剖,是有些痛苦的一件事情。况且这只是根据别人的东西顺带做的,还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纹理思路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