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已经过去1个星期了,今天开始的3天为全国哀悼日。总也该写点什么来悼念一下。

“默哀三分钟”,这个词上次的大规模使用,是11年前那位老人去世的时候。我阅历太浅,还没有听过不是为了某一特定的人而来用这个词的呢,但是今天确确实实地是这样的情况:为百姓举行国丧!动辄就说灰暗面的,动辄就愤世嫉俗的人们,难道就对这些如此视若无睹?

32年前的那次大灾难,死难者竟达20万,不仅遗留下许多孤儿,而且事后全国防震,以至于那年的新生儿很多名字中都带有与“震”同音或近音的字。在危机管理远不成熟的年代里,大地震的爆发是瞬间的事情,那些远离唐山的人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印象。但是举国防震,却是蔚为壮观,全民恐震了。防震活动的规模大到什么程度?我家乡的小老百姓提到那年,从来不说“大地震那年”,而是说“防震那年”。

按道理来说,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热潮,该起于那年才对。然而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没有。这个热潮,推迟了将近30年,直到5年前的“非典”肆虐,中国人才开始正视一个叫“危机管理”的研究领域。这5年中,陆续好些天灾人祸,死伤无数,但是并没有哪一次出现民怨载道的情况,偶尔有极端分子想趁乱打劫,发出点不和谐的声响,也都立刻被正义的呼声所淹没。这不能不归功于危机管理水平的提高。倘若一定要引用古训,那就是得了民心,水来载舟了。每一次危难,都拉近了你我他的距离,都更增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时势造英雄”,“患难见真情”,也许不能凑在一处的两句话,却在我见到这样类似的网页(http:http://news.sohu.com/s2008/zongli/ )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把它们联系起来了。理论说起来总归枯燥而且无用,但是当它被人用心去实践的时候,任谁都会被这心所感动。我想,同一所学校出2个总理(也牵强得很)算稀奇的话,那所出的两个总理都感动了人民,那就算大稀奇了。美国的名校,有的几乎是中央政府成员的后备军了,可是不见得出来的个个都是林肯。为了这,特地向遥远的张伯苓先生致敬!

今天的国家也许多灾多难,今天的政府也许还做得不够,今天的人民也许还不够智明,不过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一切都正在好转。人民体谅着现在的一点点不顺乘以13亿,而事实上,一点点乐观、一点点进步,也都在乘以13亿。《小桔灯》的小姑娘说:“将来,我们大家都好了……”那种快乐的希望,那种甜蜜的憧憬,似乎正在回归。我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