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十年不接触这个专业的理论,对了一下目录,发现我当初也就接触到一半左右。到了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就只是作为名词听说了。

重新看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突然想:学习的真相、理论家建构的模型以及实践者根据理论确定的教学方法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似乎每一个理论家都相信真相就是他所建立的这个模型。不过我私下想想,成大家者,应该不会如此自负。他该知道自己建构的模型永远也不会直接等于真相。那么他是觉得自己建构的模型更接近真相,还是觉得自己建构的模型对学习结果更有益?如果是前者,那是考究理论者;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实用理论者。再进一步引申,考究理论者偏心理学手段(才能更接近真相),实用理论者偏教学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师范生或师范从业人员,社会永远都倾向于用教学效果来评价你,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成为晋升的捷径。假使因此而被称为“教书匠”,那起码也对得起“教书”二字了,能教好,等于有了一项职业技能。

反之,大学,纽曼意义上的大学,亚里士多德心中的教育,却不然。师范院校的教师教学效果,不是用社会对师范生的标准来评价的,而是用理论修养。追寻人类学习的真相、思维的真相,是我们学习三教九流、各门各派理论的目的。目标则是通过对这些客观知识的学习,能内化为自己的主管知识,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指导,以受益终生。达成此目标者,同样符合了某理论模型(建构主义模型)。至于这是不是真相的全部,凡理论研究者,哪怕在这上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依然会认为只是人类学习真相里的沧海一粟。按照这个思路,即使都是考究理论者,也会分出两种来:一种研究学/教什么内容;一种研究为什么学/教这些内容而不是那些。研究what更偏实用,研究why更偏理论。至于how,则是why指导下的实用主义者。

3-6居然发现皮亚杰有一段可以佐证本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