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或当当或卓越,一切商业化卖书的系统,都已经用上了智能推荐。学校图书馆呢?几年前没有,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如果没有。那就做一套系统,可直接读取套用一切已有图书馆系统,读取已有一切借阅记录,为读者推荐新书。

问题:学校图书馆比商业书店不同处在于,学生群体是流动的,教师群体还好些。也就是说,研究了他的习惯和喜好,可是他毕业了。当然,如果从公共图书馆到学校图书馆,一切数据都是打通的,并且伴随终身,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还有就是,流动性带来的另一个可能性功能:对新人说,你的师兄师姐都读了哪些书。学生的兴趣可能会有大转弯。比如一个阶段一个研习重点。我当年,看红楼梦系列书,看电影评论系列书,看科普书,看哲学书,看金庸小说。这都是成阶段的。智能推荐,能不能跟上这种速度?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商业书店。条件好的可能会更新得多一些,条件差的,可能从建立开始,就等着下一笔资金的进入呢。而智能推荐这件事,是要记录越多越好。一直不进新的书,也无从吸引回头客。也有学校图书馆本身的好处,由于资源唾手可得,借阅记录应该比商业书店的买书记录更频繁些。怎么做:图书馆系统:南昌做图书馆的stranger。已有图书馆系统千差万别,他们熟悉本来的图书馆是个什么样子。技术团队:潘老师的公司,有这样的历史。形式:应该是个插件。图书管理系统都是web。只能装一个插件来读取。工作过程:正常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读取系统的数据库,找出图书表,读者表,借阅表,然后分析,最后给出推荐。推荐包括定期推荐、新书推荐、登录推荐等。所以要和邮箱、手机、其他社交工具打通。这个打通似乎问题不大。问题是数据表都这么容易读吗?解决思路:codyy的网页剪取和白板的设计告诉我,确实有可能碰到能对接任何接口的万金油设计。反正达到这种效果就行。也许不是全部问题都有这样的解决方法。这个思路,fish会不会很有想法?

附:大数据要想发挥威力,需要打通各信息孤岛。最多的已有资源掌握在政府、学校等事业单位。而正是这些单位,信息孤岛最多。这也就是沈总对做教育大平台无限感兴趣的原因。当然他还看重的是,这些单位愿意给钱。在我看来,不是做大平台,而是做接口和连接桥,会更有机会。如果很会做接口和连接桥,当然也就能做大平台。可是,平台一定要做吗?不 一定,人脑是怎么判断的?并不一定我要把所有东西都拿到眼前来,大脑才会判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只要想到了,大脑就自动开始处理这些数据了。所以,“想到了”,就是一个做接口和连接桥的过程。codyy的几个产品,核心思路就是想做这样的万金油接口。网页剪取只需要记录屏幕上的点的位置,根本不管这个屏幕上的内容来自什么系统,怎么实现的。白板共享文件,不管原先什么文件,都统一拍照,最后归于图片。这些巧妙的解决方法,应该来自于大脑fish!对了,巨头钉图也是这样的,pint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