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级能力就有一级困难,没有谁是轻松的。所以成年人不必羡慕小孩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其实他的忧虑也很重。比如刚出生的婴儿,最大的忧虑就是成活。能不能活下去由他人说了算,延迟一分钟给他吃都可能让他以为以后再也没吃的了。这种忧虑还不大吗?之所以大人觉得无忧无虑,一是因为小孩长时记忆未发育好,过一会儿就忘记了。二是大人以自己的眼光来看,觉得这些都不是事儿,自己要解决的事才是事。这是典型的不换位思考,没有设身处地。对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描述,我见过的最好的就是《幻城》了,《西游记》不明显。有一种猜想,这种认为困难是人类普适的观点,是否是心理学的精髓?(一向觉得心理学没有入门过,以前也听同学说心理学会学得吐血。)或者退一步来讲,皮亚杰之所以伟大,大概是因为他认真研究了几岁儿童怎么去一步步克服困难达到心理一步步发展的过程吧。下一步,既然困难是普适的,那么就该有各阶各层应对困难的基本思路或者过程。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区别是它们的应对思路不同吗?比如我最熟悉的三层:行为主义认为操练可以应对,认知主义认为明白可以应对,建构主义则是一种混沌的知晓加应对。三论: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教学论和学习论,分别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其实也就是研究怎么应对教的困难和学的困难。它们各有许多流派,也就对应着心理学自身各有许多的流派。彼此不能说服,不能统一。所以不能称为科学。之所以说是思路或过程,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确实存在,真真切切,但要是说他有着很清楚很明白的思路,那是不对的,只好叫它过程。实际上心理学并不是方法论的学科,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学科。所以思路更合适些。也许有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