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突然对自己有了几个判断词:【缺】——思考,追根究底,兴趣,恒心,脑力理解【喜欢】——罗列,收藏

还是这个词:志大才疏

不喜欢思考又不会思考,那就是毛毛所说的那大部分不用思考的人之列了,思考的事,让会思考的人去做吧。追根究底的精神、好奇的精神,小时候是有的。越大越少。似乎是我对自己80分的那个判断:在80分之下,学习或者探究起来,不困难,兴趣盎然。到了80分以上的阶段,困难了,就不喜欢了。于是停止。兴趣点到为止,探究没有恒心,大概都和这个有关系,脑力的关系。喜欢罗列、收藏,因为总觉得自己不能看到全貌才没有想法,所以总希望在看到全貌后能有所想法。但是等你辛辛苦苦罗列好了,会觉得漫山遍野不知道看谁,或者漫无边际没有约束,又很难看出端倪出来了。若是社会类的,伯父有个方法,就是定了立场自然有脉络。但是非社会类的,不能从立场定位置,于是茫然。本来觉得耐心和恒心都没有,但是仔细想想,耐心还是有的。例如罗列,一旦进入罗列,就有罗列完成的决心。这是耐心。但是很久才罗列一次,不会做到周期性罗列,这就是没有恒心。为什么一方面脑力不够,一方面又总大志呢?大概是前几天从知乎上看到的话:励志的东西看多了。不只是读书,从小所受的教育,也包含这个意思。生怕枉为人。10.21,突然想到小时候文雄先生常讲的“刀不磨要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语言:包括语音和文字。主要指汉语,语音指方言。前几天刚刚发现,英语口语真不是一般的破。文字功底,虽然基础不算太差,但是由于常年不注意,而且读字也不筛选,并且现在写的频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能算优势了。就是这个让我想起来刀不磨要锈的话。逻辑:追求顺畅。反天马行空后容易打箍。设计上是那种一板一眼的思路。这让我想起初中的美术课,破天荒画得比较像的一幅作业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校门口或者类似的。教育:这个真心是兴趣。兴趣的来源类似于周海婴小时候说过的那句话:我要是当爸爸的话,怎样怎样。但我只是看上去在这圈里,实际上都没进去过。这些年忙于生计,慢慢忘得差不多了。仅仅剩下几条准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编辑:是编,不是作。类似于选文那种。比如,可以在知乎选一个集子叫“大神的传奇故事”,或者“小人物的传奇”,这是早上看到《疯狂白领》想到的。(2014.11.07)让自己处于必须养活自己的境地,并没有获得养活自己的技能。目前的实际成绩离当年的目标很远。